今天是:

历史篇 四川防震减灾工作思路的发展变化

发布时间: 2020-11-18 14:50:00 来源:

字号: [ ] [ ] [ ]

打印本页

logo

  工作思路决定了做什么、怎么、朝着什么方发展,对于一项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防震减灾作为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科学的思路作为指导,才能有效保证防震减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而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思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变化。从我国现代地震工作开展以来,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思路历经了多次发展变化,有力地指导防震减灾事业发展 

  长期以来,四川坚持以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思路为指导,深入贯彻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方针政策及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全国地震局长会议精神,结合地区实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全省防震减灾工作,全省防震减灾综合能力不断提升,为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特别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力支持下,四川夺取了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伟大胜利,取得世瞩目的成绩,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抗御地震灾害的奇迹 

  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1955-1957年,我组织完成中国历史地震烈度统计图,这早涉及四川全省的地震烈度区划图,为四川的建设和发展规划提供了地震基本烈度参数;1957年3月,为中国大陆本部地震信息,迎接国际地球物理年的来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在成都光华村建成成都地震基准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第一地震台;20世纪60年代,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建设需要,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围绕(今攀枝花)、西昌建立跨四川、云南两省的区域地震台网 

  1966年3月河北邢台发生7.2级地震之,周恩来总理发出“牢记血的教训,开展地震预报预防”的号召,并希望地震预报工作者“六十年代放异彩,七十年代放原子弹”。所以,邢台地震是我国大规模开展地震预报研究和实践的开端,也标志着我国现代地震工作的开端。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我国制定实施较为全面的防震减灾计划,防震减灾工作逐步开展起来。 

  1972年3月,在全国第二次地震工作会议上,国家地震局根据周恩来总理从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多次讲话和指示反复强调的基本点,归纳成“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大打人民战争”的地震工作方针。 

  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之后,国家地震局又将其修改为:“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依靠广大群众做好预测预防工作。”这对发展中国的地震事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1982年10月,在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这成为地震部门确立新时期地震工作方针的基本出发点。 

  国家建设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必须做好地震预测预报和抗震防震等方面的工作,国家地震局及时调整地震工作方针,这就是“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多路探索,加强地震预报和工程地震的研究,推进地震科学技术现代化,不断提高监测预报水平,减轻地震灾害,发挥科技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1998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明确提出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坚持经济建设与减灾一起抓”的指导思想。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提出,我国防灾减灾工作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 

  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好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作出了重要论述,特别2016年728,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视察时强调,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总结经验,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 

  2016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就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改革作出了明确的决策部署,要求健全统筹协调、属地管理体制,完善社会力量和市场参与机制,全面提升综合减灾能力。 

  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2018年512,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在成都召开的汶川地震国际研讨会暨第四届大陆地震国际研讨会指出,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科学认识致灾规律,有效减轻灾害风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8年1010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强调,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关系国计民生,要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并总结提出“六个坚持”要求,部署建设“九大重点工程”。 

  些重要思想为我们做好新时代防震减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