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邓世柄:一句承诺,35年坚守

发布时间: 2021-12-08 09:11:00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字号: [ ] [ ] [ ]

打印本页

logo

  

 

  邓世柄:一句承诺,35年坚守

  ■李 超

  在江西省地震局赣州地震监测中心站副站长邓世柄(右图中)的办公室里,一幅写着“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坚守奉献”十六个大字,体现防震减灾行业精神的牌匾和一块省地震局颁发的台站工作三十年的奖牌格外醒目。从风华正茂到年近花甲,58岁的邓世柄依然奋战在赣南防震减灾战线上。

  “再苦再难都要干下去”

  1986年,对未来满心憧憬的邓世柄刚到会昌地震台,就被分配至距离台站还有几公里的偏僻观测点工作。一个人、一条路、一台仪器、一个小院,是年轻的邓世柄对当年的所有记忆。在那个破落的院子里,邓世柄学会了看波形、记数据,也学会了挑水、种菜、生火做饭。最难度过的是晚上,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电脑的年代,邓世柄常常数着树影熬过那些日子。他说:“既然选择了防震减灾事业,再苦再难都要干下去。”

  会昌地震台位置偏僻,生活不便,县城至今未通铁路。由于地震台需要用非常精密的仪器去监测微小的地球物理场变化,台站建在县城十分偏僻的地区,工作环境封闭。对于邓世柄来说,除了要克服自然环境的艰苦外,还要克服工作强度大等困难。

  35年来,邓世柄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默默坚守在地震监测台站,从认真做好各种观测手段的数据分析,到做好观测仪器的维修维护。给台站的花草树木浇水、修剪,打扫台站卫生,处理台站工程项目建设中的种种问题,是他每天都要干的事情。岁月的年轮刻在了他的脸上,丝丝白发攀上了他的双鬓。

  邓世柄曾经接到过赣州市某中学的调动函,也遇到过同学邀请他去外地做生意、进入其他行业的好机会。谈起这些,邓世柄说:“那时也不是没有动过心,每当这些退堂鼓响起的时候,我就想起一辈子踏实勤奋的父亲,和自己刚参加工作时对父亲的承诺。”想起自己进入防震减灾行业领域时的初心,邓世柄咬牙坚持了下来,这一坚持就是35年。

  “地震台才是爸爸的家”

  邓世柄正在读大学的女儿说:“从小就感觉地震台才是爸爸的家。”遇到雷电大雨天气,邓世柄必然第一时间前往台站处理仪器雷击问题;一旦接到省地震局的工作指示,他总是放下家里的事情奔赴台站协助处理;遇到地震应急的时候,他更是早出晚归,甚至连续半个多月不着家。

  有很长一段时间台站的人手一直不够,我经常要在台站值班。那时候女儿还小,到了晚上,女儿都会打电话给我,有时我正在处理数据,没有接到电话,等到工作结束时,已是深夜,回拨电话,女儿已经入睡了。”邓世柄说。

  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无论清晨还是深夜,邓世柄都兢兢业业地完成着台站的各项维护任务,确保了地震监测数据的连续可靠。

  有一次,邓世柄参加为期三个月的应急值班,需要每天步行十几公里往返地震台站与观测点。饿了,他吃方便面就凉水;累了,就坐椅子上打个盹。那段时间里,他常常凌晨独自走过台站和观测点之间的小路,伴着他的不仅有穿透树梢的月影,还有躲在树梢、盘在路边的毒蛇,还有对于地震监测仪器不怀好意的偷盗者。

  有一次,邓世柄路过一个15米深的悬崖,不小心摔下去3米多远,差一点儿就掉下去。但半天才缓过劲来的他开口第一句话是:“爬也得爬到观测点旁记录数据。”

  还有一次,正在南昌培训的邓世柄接到台站仪器出故障的消息后,心急如焚。培训一结束,他顾不上当时患重度感冒,火速赶回会昌抢修仪器。由于当地不具备修复仪器的能力,为了尽量缩短仪器断记的时间,他两天内开车来回1600多公里,到武汉仪器制造厂家修理,终于将台网断记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邓世柄说:“台站工作无小事,我们的每一分付出,都可以减少国家与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几十年来,除了出差外,他离开台站最长的时间从未超过24小时,还放弃了每年的公休假期。

  这些年来,台站陆续完成了环境优化改造,观测环境得到了优化,观测能力得到了提升,科普辐射功能也越来越强。2020年,会昌地震台正式升级成赣州地震监测中心站,需要在未来承担更多地周边无人值守台站仪器维护维修、观测资料评比、分析会商等工作。

  邓世柄距离退休时间已经越来越近。在防震减灾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他对中心站的未来还有很多期待和规划。他抓紧还在岗的每一天时间,把自己对于防震减灾事业的忠诚、对于数据观测和仪器维修维护的宝贵经验,还有对于中心站无限的热爱传递给青年一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