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四川日报:走进“4·20”芦山地震重建现场:如画新村在生长

发布时间: 2015-04-16 18:12:00 来源:DOCSOURCENAME

字号: [ ] [ ] [ ]

打印本页

logo

  灾后新建的雅安市芦山县龙门乡白伙新村美不胜收,当地产业恢复重建、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

  本报记者走进“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现场——

  开栏的话

  春到蜀中,万物生长。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两周年前夕,四川日报派出多路记者深入芦山地震灾区,访民生,看变化,察未来。灾区曾遭受创伤的土地上,如今新村矗立、道路延伸、产业腾飞,人们信心满怀,笑容如春花绽放。

  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第一次探索实施“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重建新路子,目的是为自然灾害频发的中国寻找一种可复制的重建新模式。四川把灾后重建作为全省重要工作和灾区中心工作来抓,带领灾区干部群众强化主体意识,弘扬自力更生、开拓创新精神,全力在“国家试验”中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芦山答卷。

  从即日起到4月下旬,本报将开设“重建新路子 芦山新模式”专栏,刊发记者发自灾区重建一线的报道,探寻芦山“试验田”体制机制的创新、项目推进的成效、群众主体作用的发挥、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构建等,敬请垂注。

  本报记者 张立东 罗之飏

  芦山县龙门乡白伙新村村民任欣慧没有想到,不到两年时间,不仅住进了新房,还在家创业当上餐馆老板。

  4月8日,记者走进白伙新村聚居点,任欣慧的新房位置显眼,房前就是小广场。室内,工人们正在进行内部装饰,小桌上放着一个台历,4月20日这天被蓝色的笔圈了出来,“20号开业,让大家尝下我们的地道农家菜。”

  芦山地震发生当天,李克强总理曾来到这里查看灾情、慰问群众、指导抢险救援。两年后,一栋栋红色琉璃瓦屋顶、棕红色与浅黄色相间的仿古木楼拔地而起。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看到代表带去的龙门乡新村聚居点照片,高兴地说:“这是实景照片?我以为是规划图呢,很美!”

  灾后恢复重建以来,从白伙新村到宝兴县的雪山村,再到石棉县的新场村,一座座如画新村正在灾区大地生长。

  废墟上“长出”美丽新村

  宝兴县城对面的半山上,矗立着雪山村新村聚居点。4月9日下午,记者来到这里,别致的川西民居风格建筑十分醒目,三层楼外墙用竹片装饰,远观像一幅浓郁的油漆彩绘。

  87岁的卫同祥请记者来到他家3楼阳台,这里可以一览宝兴县城,穆坪土司衙门遗址清晰可见。震后新村如何建?雪山新村面向全球征集规划设计方案,汇聚了众多的优秀设计方案和创意,华南理工、清华大学、哈佛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专业志愿者前来担任驻场设计。“风貌打造上,我们用木材、竹片、瓦片和小鹅卵石,就地取材。”雪山村党支部书记李德安说,新村建成后,每天下午城里人都会上山散步,把这里作为一个景点。石棉县安顺彝族乡新场村村民余成华住过三套房:上世纪80年代末用竹子编制泥巴糊成的“笆笆房”、90年代末用乱石片砌成的石头房,以及地震后新建成的砖瓦房。“没想到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余成华所在的新场村地处安顺彝族乡三角地带,平均海拔1400米以上,一场地震,让全村半数房屋受损,近百间房屋毁坏。如今,新场村涅槃重生。“建改结合,八度设防。”安顺彝族乡乡长倪虹介绍起抗震强度已很懂行,钢筋混凝土不能少,砖要砌两层,200多户房屋改建,85户房屋重建,全部请来省级建筑规划设计院操刀。

  实用和美观兼顾,如今,一个按川西民居和传统彝寨风格打造,学校、广场、卫生室、小卖部等一应俱全,水泥路通往家家户户的新场村拔地而起。

  特色产业支撑回乡就业

  “有了产业规划,新村能留住人了。”4月8日上午,芦山县清仁乡大同村,村支书袁超为几家农户的土地流转进行协调。今年,2000亩土地的流转是全村的重点工作,村里引进了龙头企业,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发展猕猴桃产业。新村聚居点建成后,大同村着力打造产业生产与休闲观光一体的旅游新村。“去年以来,我们的就近务工增加了30%。”

  袁超说,以前村里70%以上的劳动力都外出务工,随着周边芦山工业集中区的建设和猕猴桃特色产业的发展,很多人又回来了。

  产业发展是新场村灾后恢复重建中的一道必选题。辖区面积22.4平方公里的新场村除了石疙瘩,还有多年的老核桃树。“老树产量低,果子卖不起价。”新场村村民毛万军家有核桃林,却并没赚到钱。“邻居”凉山州的优质核桃成为破题关键,“直接把优质核桃枝运过来,在老树上嫁接。”当地政府补贴核桃枝苗,派技术人员上门免费进行嫁接服务,毛万军率先对自家100多株核桃树嫁接新枝。“等核桃树进入盛产期,每年可以给家里带来4万多元的收入。”如今,新场村已嫁接1500多亩良种核桃,1000亩高山错季蔬菜开始规划实施,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达8000元。

  在天全县多功乡南天新镇,错落有致的新房不远处,就是南天现代农业科技园,现代化的温控大棚里,村民高红燕在无土栽培养心菜。高红燕说,务工的同时,自己还学到了无土栽培技术,以后也可以加盟搞现代农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