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四川省“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解读全文

发布时间: 2017-04-12 09:48:00 来源:发展与财务处

字号: [ ] [ ] [ ]

打印本页

logo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地震局联合印发了《四川省"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了进一步增进对规划的理解、推进规划落实,四川省地震局相关负责人就有关情况进行了解读。

  一、为什么要编制《规划》?

  防震减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是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方面。因此,编制《规划》,指导全省“十三五”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编制《规划》是落实重大决策部署的要求。“十三五”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党中央提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将公共安全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对建设平安中国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就防震减灾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要求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到我省地震灾区视察指导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希望我省在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中作出示范、创造经验,国家有关部委对我省防震减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需要我们以更高标准、更高要求加快发展防震减灾事业。这些要求必须要在规划中加以落实。

  (二)编制《规划》是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推进防震减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地震安全保障能力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十三五”时期,我省将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地震灾害对我省经济建设的影响进一步加深,迫切需要提高地震灾害防范能力,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全局。《规划》紧紧围绕“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强震多发区为重点,明确未来5年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举措,是服务我省“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

  (三)编制《规划》是服务人民地震安全需求的举措。防震减灾是党和国家的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是各级政府向全社会提供的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新时期,社会公众对地震安全更加关注,社会组织和人民参与防震减灾工作更加广泛,防震减灾主体更加多元,统筹协调要求更高,迫切需要构建主体明确、权责清晰、运行高效的治理体系,依法规范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公众防震减灾责任和义务,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在《规划》编制中,我们心中始终装着人民,工作始终围绕着人民,尽职尽责、坚守奉献,推动“十三五”防震减灾事业更好地发展,努力把人民群众对地震安全的期待变成我们防震减灾的持续行动。

  二、《规划》编制基于什么样的背景?

  《规划》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四川省“十三五”防灾减灾规划》在防震减灾领域的延伸和细化。《规划》主要基于我省多震灾的省情和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现状编制。

  (一)震灾严重是我省的基本省情之一。我省地处南北断裂带中断,地震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灾害重,加之汶川、芦山等重特大地震的持续影响,我省地震活动频繁。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我省地震灾害风险仍将持续处于高位,形势比较严峻。地震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威胁严峻,社会公众对地震安全的要求更加迫切,亟需加强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建设。

  (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震灾风险高。在“十三五”时期,我省将着力实施的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重大生态环保型项目所在区域面临地震灾害风险,特别是我省水资源丰富,高坝水库所在区域以及石化基地所在区域,地震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难以估量。同时,随着《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着力健全防震减灾体系对保障成渝城市群经济发展和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我省广大农村地区民居抗震设防薄弱,容易造成“小震致灾、中震大灾、大震巨灾”的状况。

  (三)防震减灾工作有良好的基础。近十年来,特别是“十二五”期间,我省接连发生芦山地震、康定地震等地震灾害,对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在这样的形势下,在党中央、国务院关怀支持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密切配合、众志成城抗击地震灾害,科学有序组织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努力加强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建设,我省的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我们在统筹协调机制方面不断健全,在三大体系建设方面不断加强,人才和科技支撑能力不断提升等等,都为我省防震减灾综合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规划》的编制有什么特点?

  以往的防震减灾五年规划主要由地震部门编制,聚焦于地震行业发展。本《规划》由省发展改革委和省地震局联合编制,主要突出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突出顶层设计。《规划》定位为“十三五”时期我省防震减灾工作的总体规划,《规划》从全面提高我省地震灾害综合防范能力,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出发,对全省的防震减灾工作进行统筹谋划和科学布局,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实现“两个跨越”目标提供更加有力的地震安全保障。

  (二)突出开放合作。《规划》编制自201410月启动,我们多次组织市(州、县)防震减灾部门召开座谈会了解情况、交流思路、加强衔接,先后三次组织对规划进行咨询和论证,2次征求了省防震减灾领导小组11家主要成员单位(部门)意见和建议,12家单位(部门)组成的评估论证专家组对规划进行了风险评估论证。《规划》还由中国地震局局组织专家组进行了评审。省发展改革委与省地震局联合编制规划,既发挥了宏观部门优势,又发挥了防震减灾专业部门的优势,也把其它相关行业部门的防震减灾工作纳入《规划》,通过开放合作增强了《规划》的全面性和协调性。

  (三)突出软硬结合。《规划》遵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既考虑加强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专项工程的手段,不断提高防震减灾现代化水平,提升防震减灾的“硬实力”,也更加注重通过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增强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发挥社会组织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作用,提升“软实力”。

  (四)突出有效衔接。《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16728日在河北唐山市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与省级有关部门的深入沟通。《规划》充分考虑了国家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16-2020年)》《四川省防震减灾规划(2007-2020)》《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四川省“十三五”防灾减灾规划》以及《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和主要内容。省地震局认真指导各市州防震减灾规划的编制,承接好《规划》确定的任务。此外,省地震局还专门制定了规划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责任分工方案,组建专门工作组,以确保规划落实,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

  四、“十三五”发展目标是如何考虑的

  在制定《规划》发展目标时,我们认真落实中国地震局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防震减灾工作的具体要求,统筹考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防震减灾能力水平,深入开展研究测算,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发展目标和细化指标。

  (一)着力推进防震减灾管理体系化,提升防震减灾现代化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规划》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地震灾害防御能力的要求,把提升地震灾害综合防范能力作为根本,到“十三五”末,实现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体系效能显著,科技创新驱动更加有力。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一系列指标:全省地震监测能力达到2.0级、重点监视防御区地震速报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0%,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0级左右、相当于各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的能力。

  (二)着力深化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实现防抗救有机统一。《规划》认真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通过完善防震减灾体制机制,到“十三五”末,现代化防震减灾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在此基础上,确定一系列指标:基本查明我省重点地区地震构造及重点城市和城市群活动断层分布,实现重点工程和新建工程100%抗震设防;我省地震应急指挥技术体系、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与培训体系、物资储备体系更加完善。

  (三)着力推进防震减灾服务社会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着力提升社会公众应对地震灾害能力。《规划》认真落实《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等要求,紧紧扭住公共服务的“牛鼻子”,转观念、补短板、强服务,到“十三五”末,实现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高。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一系列指标:提供重点地区分钟级仪器烈度服务和秒级地震预警服务,地震区划、活断层探测和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等成果广泛服务于空间规划、国土利用和重大工程建设;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社会公众基本具备自救互救能力,城市地震灾害风险水平有效降低,地震灾害对重要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影响明显减轻。

  五、《规划》主要任务是如何确定的?

  围绕发展目标的实现,《规划》确定了五大任务,以加强五个方面的能力建设。

  (一)地震监测预测预警、地震灾害防御、地震应急救援构成了防震减灾三大核心能力。自2000年以来,国务院提出了切实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的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十几年来我省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日臻健全,但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与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需求相比,防震减灾能力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推进工作体系现代化,大力提升三大能力依然是防震减灾的重点。为此,《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十三五”时期三大能力提升的具体要求。比如:形成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能力、增强城乡地震灾害风险防御能力、加强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建设、提高地震应急救援响应与处置效率等。

  (二)法治、人才、科技和文化建设是加强防震减灾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通过推进法治建设,进一步依法规范政府、社会、公众参与防震减灾行为,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合力;通过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我省防震减灾需求的地震科技队伍;通过紧紧围绕事业发展需求,坚持创新发展,整合科技资源,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通过加强文化建设,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和地震行业精神,着力推动防震减灾知识进入国民教育和干部培训体系,提高全民防震减灾的意识和素质。

  (三)加强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是提高防震减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的重要举措。通过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网络和服务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效能。提供活动断层分步、小区划、地震安全性评价等地震风险和应急准备信息服务;提供地震预警、烈度速报等预警信息服务;提供地震速报、震动图、地震背景等应急信息服务。制定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产品清单,明确服务范围和服务质量。通过公共服务现代化,有效提高全社会防范地震风险的能力。

  六、《规划》重点项目是如何考虑的?

  本着弥补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短板,促进规划重点目标指标实现的原则,《规划》设置了4个重点项目。

  (一)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是减轻和应对灾害的有效手段,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要求的重要举措。目前,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技术在日本等多地震的国家和地区得到较好的应用。地震预警是利用震中附近密集的地震台网,快速估算地震影响范围和程度,利用电磁波传播速度远远快于地震波传播速度的规律,抢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震中周边地区之前,发布警告信息,为公众紧急避险、高铁、核电等重大工程紧急处置提供支持,为震灾后科学高效调配救灾力量,最大限度挽救生命提供服务。该项目由国家项目和地方项目构成,国家项目在川投资1.5亿元左右,已启动实施,该项目将完善全省地震监测台网,建成覆盖全省的地震烈度速报台网和覆盖重点监视防御区、城市群等经济发达和人口密集区的预警台网,提供分钟级的地震烈度、地震速报和秒级地震预警信息服务,为地震科学和预测预报研究提供丰富的基础观测数据。

  (二)川滇国家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项目。该项目将打造地震监测预报的科研平台、实验平台和共享平台,联合国内外地震科学研究团队,在川开展地震监测、地震预测预报新技术、新方法实验,为地震预测预报探索奠定坚实科学支撑。

  (三)防震减灾基础服务体系项目。该项目由活动断层探测、诱发地震监测系统、防震减灾信息服务工程这3个子项目构成。项目主要通过实施活动断层探测,查明重点地区地震构造及重点城市和城市群活动断层分布,为城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建设诱发地震监测系统,形成先进的立体专用监测网络,加强我省几大流域及相关区域地震监测;实施防震减灾信息服务工程,为防震减灾业务系统信息化和公众服务均等化提供强力支撑。

  (四)地震灾害风险防御与应急处置一体化工程项目。该项目由城乡地震灾害风险防御工程、地震科普与应急救援培训平台2个子项目。该项目将组织实施新一轮的全省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建立城乡地震应急准备能力动态数据库及地震应急准备能力评价体系和标准,进一步完善省市县抗震救灾组织体系和技术平台建设,震后1小时内提供震灾快速评估结果,2小时内提供人员伤亡、房屋破坏等初步信息和辅助决策建议,2小时内救援队伍能赶赴灾区开展救援,24小时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安置;3-5天内完成灾区地震烈度评定;建设地震科普与应急救援培训平台,初步形成体系化、常态化的全民防震减灾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各级各类地震应急综合演练实现常态化,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社会公众基本具备自救互救能力,破坏性地震发生后,2小时内救援队伍能赶赴灾区开展救援,24小时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安置。

  七、如何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防震减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凝聚实施合力。

  (一)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将防震减灾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谋划,推动任务项目落地。发改、财政、民政、卫生、公安等相关部门按照职能,各负其责,强化合作。发挥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志愿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市场在防震减灾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源更多更好地向防震减灾聚集。

  (二)地震部门认真履职尽责,发挥好牵头作用。各级地震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全力推进规划实施工作。

  (三)强化规划实施的跟踪检查。发挥各类执法检查、行政检查和部门联合专项检查的作用,督促地方防震减灾规划的实施,促进规划目标任务的全面实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