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十三五”发展目标是如何考虑的

发布时间: 2017-04-12 09:40:00 来源:发展与财务处

字号: [ ] [ ] [ ]

打印本页

logo

  在制定《规划》发展目标时,我们认真落实中国地震局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防震减灾工作的具体要求,统筹考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防震减灾能力水平,深入开展研究测算,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发展目标和细化指标。

  (一)着力推进防震减灾管理体系化,提升防震减灾现代化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规划》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地震灾害防御能力的要求,把提升地震灾害综合防范能力作为根本,到十三五末,实现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体系效能显著,科技创新驱动更加有力。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一系列指标:全省地震监测能力达到2.0级、重点监视防御区地震速报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0%,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0级左右、相当于各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的能力。

  (二)着力深化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实现防抗救有机统一。《规划》认真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通过完善防震减灾体制机制,到十三五末,现代化防震减灾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在此基础上,确定一系列指标:基本查明我省重点地区地震构造及重点城市和城市群活动断层分布,实现重点工程和新建工程100%抗震设防;我省地震应急指挥技术体系、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与培训体系、物资储备体系更加完善。

  (三)着力推进防震减灾服务社会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着力提升社会公众应对地震灾害能力。《规划》认真落实《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等要求,紧紧扭住公共服务的“牛鼻子”,转观念、补短板、强服务,到“十三五”末,实现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高。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一系列指标:提供重点地区分钟级仪器烈度服务和秒级地震预警服务,地震区划、活断层探测和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等成果广泛服务于空间规划、国土利用和重大工程建设;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社会公众基本具备自救互救能力,城市地震灾害风险水平有效降低,地震灾害对重要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影响明显减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