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四川省地震监测台网概况

发布时间: 2014-06-24 16:41:00 来源:监测预报处

字号: [ ] [ ] [ ]

打印本页

logo

  四川省地震监测台网概况

  一、测震台网

  目前四川已建成各类测震台网22个,共有测震台站180个。其中:1个区域台网(60个台站):即四川数字测震台网,其中包含国家数字台7个,有人值守区域台16个,无人值守台站37个;14个地方台网(含共享台网,自建41个台站):包括西昌台网、自贡台网、成都台网、攀枝花台网、宜宾台网、阿坝台网、广元台网、乐山台网、眉山台网、雅安台网、德阳台网、绵竹台网、北川台网、安县台网;7个水库地震监测台网(79个台站):紫坪铺台网(6个自建台站)、瀑布沟台网(13个自建台站)、大岗山台网(8个自建台站)、泸定台网(4个自建台站)、武都台网(5个自建台站)、雅砻江流域台网(38个)、凉山州大桥水库台网(5个自建台站,凉山州局运维)。

  二、强震台网

  四川强震动台网共224个台站,包括216个固定数字强震动台和由8个台站组成的自贡地形影响台阵。

  三、前兆台网

  (一)四川区域前兆台网

  目前,四川前兆台网上报国家中心的台站共计51个。其中地磁学科计观测站10个,地电学科计观测站8个,形变学科观测站15个,重力学科观测站5个,流体学科计观测站26个。其中国家级台站9个,省级台站(点)22个,市县级台站(点)20个。上报仪器181套,其中“十五”111套,人工33套,模拟37套,测项分量483个。

  (二)极低频项目(待验收)

  极低频探地工程地震预测分系统项目在四川境内建设1个电磁观测台网,由6个电磁台站组成,包括崇州台、马边台、九龙台、剑阁台、巴中台、平地台。

  四、GPS观测

  四川GPS观测网络经由十五和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两次规模性的建设,由十五时的14个地面GPS基准站扩展到现在的38个地面GNSS基准站(恢复重建新建川西12站、改建12站、自筹资金新建川东12站及西昌美姑和海南2站),加上中国大陆构造运动监测项目在川建设的25GNSS基准站四川地区GNSS基准站总数达到了63个。2015年恢复西昌的缸窑站基准站观测,2016年经过川滇试验场项目的建设,又在川滇交界东侧大凉山断裂周围新建6个站,目前四川地区GNSS观测网络共有70个站。

  五、跨断层形变监测

  四川现有的地球物理场观测分为跨断层流动形变观测和定点形变观测。流动观测有GPS、流动重力、流动磁力、流动水准/基线、跨断层综合观测场地;定点观测有虾拉沱短水准/短基线、川主寺短水准,蠕变站观测等。

  (一)流动GPS观测

  四川局承担的GPS流动观测任务共计46站,所跨地域范围经度97.05°~104.27°,纬度28.22°~32.76°,所在行政区域为四川、西藏以及云南。复测周期为每两年观测1期。

  (二)流动重力观测

  通过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目前四川流动重力观测网络由11个环、277个测点、287个测段构成,覆盖川西约10万平方公里。所跨断裂主要有金沙江断裂、马尔康断裂、岷江断裂、鲜水河断裂、安宁-则木河断裂以及龙门山断裂等。野外联测单边里程约8300km,实际行程约21000km

  (三)流动地磁观测

  四川流动地磁监测网包括72测点,北起甘孜县,南至康定县,由一条主干线和四条支线构成。主干线全长约300km,与鲜水河断裂带走向基本一致。

  (四)流动短水准、短基线观测

  跨断层流动短水准、短基线观测场地包括:8个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综合观测场地,20个跨断层短水准场地。每年进行6个周期的常规监测(2014年开始加密为年观测12个周期)。

  (五)跨断层综合剖面观测

  现有集流动GPS、重力和水准观测为一体的西昌和宁南跨断裂综合观测剖面共2处,其中西昌场地(54.5KM)建于2004年,宁南场地(18.7KM)建于2006年。

 

统计情况截至2016年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