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四川日报专题报道:救灾物资连夜运抵盐源灾区

发布时间: 2012-06-26 17:56:00 来源:

字号: [ ] [ ] [ ]

打印本页

logo

  本报讯 (杨洪忠 记者 李清波 刘星文/图)记者6月25日从省减灾委办公室获悉,我省盐源县与云南省宁蒗县交界处发生5.7级地震后,省、凉山州减灾委已分别启动四级、三级救灾应急响应。目前,帐篷等救灾物资已运抵盐源县灾区,受灾群众生活有序。 

  记者从凉山州民政局了解到,地震发生当晚,凉山州减灾委按凉山州委、州政府安排部署,于22时20分起运第一批救灾物资,包括帐篷109顶、棉被500床、棉衣500件套,以及300件矿泉水、1000盒方便面、200件饼干等受灾群众急需生活用品,于25日1时许送达地震灾区,并及时分发给5个安置点的灾区群众。 

  目前,送达的109顶帐篷已顺利搭建完成,干部群众还用彩条布搭建了549个简易帐篷。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下一步,民政部门将进一步核实灾情并转移安置受灾群众。 

  凉山州政府新闻办通报震情 

  盐源6.6万人受灾 救灾物资陆续发放 

  本报讯(记者 王云)凉山州政府新闻办公室6月25日19时发布了川滇交界5.7级地震震情通报:截至6月25日11时,地震已造成盐源县1人死亡、3人重伤、45人轻伤,震后综合征185人。重伤员已分别送往盐源县医院和云南永宁医院救治,均无生命危险。 

  盐源县8个乡镇49个村1.5万余户6.6万余人受灾。房屋倒塌360余间,受损16180余间 (其中严重受损6870余间),需转移安置6280余户2.82万人。畜禽死亡849头(只)。道路受损160余公里,桥梁(涵洞)受损13座。变电站受损1座,输电线路受损180余公里。引水渠受损32公里,小型水库受损1座。学校受损5所,卫生院受损6所。 

  凉山州第一批工作组已于25日凌晨到达现场,并在前所乡召开会议,安排全力做好伤员救治、灾情核查、受灾群众安置避险、次生灾害防治等工作,解决灾区群众“五有”即有衣穿、有饭吃、有房住、有干净水喝、有病能治,确保灾区稳定。 

  省政府工作组和凉山州第二批工作组也正赶赴灾区。 

  凉山救援队伍抵灾区 

  本报讯 (记者 王云 李清波 徐登林)记者6月25日凌晨从凉山州政府应急办获悉,目前凉山州第一批2支救援队、3支医疗队、1支道路抢险队共166名抢险人员已到达受灾现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并组织300余名民兵、群众开展抗震自救。帐篷等救灾物资也陆续运往现场,粮食储备等相关工作全面启动。 

  据西昌地震中心站监测,6月25日8时至12时,云南宁蒗、四川盐源交界处发生后续余震19次,其中最大的2.3级。 

  据悉,24日川滇交界处发生的5.7级地震波及木里县,6个乡镇有震感,无人员伤亡情况报告。目前,受灾严重的群众已通过投亲靠友、撤离到安全地带等方式得到妥善安置。 

  紧急抢修 畅通震区“通信生命线” 

  本报讯(姚晓敏康伊记者李秋怡)我省盐源县和云南省宁蒗县交界处发生地震后,四川移动公司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通信保障预案,组织网络技术骨干人员赶赴一线,紧急抢通因地震而停电的基站。目前,受灾地通信保持畅通。 

  地震造成盐源县海门村、前所乡2个移动基站断电,经紧急抢修已恢复正常。四川移动还紧急调动抢险车、油机,组织抢险队伍,对灾区沿线木跨01基站、赵家湾基站、草海基站、海门村基站、泸沽湖线路进行巡检,进一步排查隐患。同时,组织20人的余震抢险应急保障队,随时准备对由余震引发的断站、话务拥塞等及时进行处置;在前所乡上村村公所设置便民通信服务点,配合盐源县政府做好受灾群众的救助和安置工作。 

  临时安置点 每两小时一次防火巡查 

  本报讯(吴齐 记者 何勤华)6月25日中午,盐源县消防大队官兵正在前所乡临时安置点开展防火巡查。目前,消防官兵已疏散安置群众252人,搭建救灾帐篷25顶,防火巡查工作每两小时进行一次。 

  震后,凉山消防支队立即启动《抗震救灾应急救援预案》和《跨区域应急救援预案》。24日晚,凉山消防支队地震救援轻型搜救队共36名官兵、182件(套)器材、7台车辆集结待命。盐源县消防大队出动2车6人赶赴前所乡抗震救灾,21时许抵达灾区,立即开展被困人员搜救工作,并投入到灾后救援安置工作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