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局地震现场应急队完成震区地震构造环境与发震构造分析
4月27日,由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徐锡伟副所长带领的中国地震局地震现场联合应急队发震构造科考队提交了芦山7.0级强震区域地震构造环境与发震构造分析报告。
1.区域活动构造基本特征
图1 四川雅安芦山7.0级地震构造图
震区涉及到耿达-陇东断裂、盐井-五龙断裂、双石-大川断裂和大邑断裂等4条断裂带。耿达-陇东断裂又称后山断裂南段,南起泸定以东,向北经陇东、红路,至耿达,总体走向40°-45°,倾向NW,全长170km左右。盐井-五龙断裂,北起映秀镇南侧三江附近,向南经九里岗、盐井、五龙、明礼、庙子岗,至泸定以东,总体走向40°,倾向NW,雅安市内长约130km,全长170km。双石-大川断裂,分布在天全至都江堰之间,北起大邑双河一带,向S经西岭,在芦山大川小河村北一带延入雅安,经大川、太平、双石,直至天全SW一带,走向N43ºE,倾向NW,倾角45~65º不等,雅安市境内长约85km。大邑断裂是龙门山山前断裂南段组成部分,分布在成都盆地的西北部,走向40°-60°,性质为逆断层,大部分呈隐伏状态。
2.芦山地震发震构造分析
科考工作自2013年4月21日开始,分4个工作小组,分别对极震区及其邻区的可能发震断层:大邑断裂、上理镇断裂、高河镇断裂、双石-大川断裂、盐井-五龙断裂等断裂沿线以及芦山北-龙门乡-太平镇条带状重灾区进行了地震地质考察,迄今为主尚未发现真正意义上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常见到的为河流低阶地上或河漫滩上的喷水冒砂现象、边坡附近拉开方向平行于最大坡向的张裂缝、滑坡体及其后缘和侧翼的弧形陡坎等。仅在双石—大川断裂沿线的双石镇两河村,以及龙门乡青龙村盆地区发现一些现象并不典型的疑似地震地表破裂。
经过几天紧张有序的现场调查后,在芦山县龙门乡发现芦山7.0级地震地表破裂带存在的迹象,延伸长度2-3km,最大缩短量为8cm,逆断层性质,块体运动方向为由西北向东南推挤。据国内外多个科研机构给出的震源机制解可知,芦山7.0级强震是一次发生在青藏高原中东部巴彦喀拉块体东向逃逸东端与华南块体西北端四川盆地强烈挤压碰撞带内部以典型的逆断层型地震。地球物理研究所房立华等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余震序列重新定位结果可知,202个余震主要集中在双石—大川断裂两侧呈NE向线性分布,震源深度优势分布在地下10—20km,横跨余震NE向密集带的NW向剖面图显示,余震在20-15km范围内出现一个缓倾角密集带,与震源机制解给出的35度左右的发震断层一致。由此初步推测,本次地震没有产生明显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属典型的盲逆断层型地震,与世界其它逆断层型地震一样,其发震断层为尚未出露地表,隐伏在地下。这一看法有待未来进一步更多的余震精确定位、地球物理勘探和地质资料的证实。
另外,沿双石—大川断裂、大邑断裂等震中区主要活动断层灾害相对较重,可能这些断裂在地震期间有微弱的活动,在恢复重建时也需要避让,建议对这些断裂进行地质填图,确定具体位置。
图2双石镇双河村河滩上地裂缝与喷砂冒水(裂缝走向NW)
图3上里镇箭杆林村地面顺坡发育的NE向张性裂缝
图4宝兴县大溪乡曹家村附近滑坡体及其相关侧翼和后缘张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