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庙地震台简介
小庙地震台始建于1971年,隶属于四川省地震局西昌地震中心站,占地面积2573平方米,建筑面积708平方米。现有职工4人。台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小庙乡李金堡村(九组),海拔1588米。小庙地震台地处安宁河断裂带与则木河断裂带的交接复合部,地质构造复杂,则木河主断裂从小庙地震台台址东部500米左右处通过,以北800米左右为则木河与安宁河两断裂交汇处。两断裂历史上曾发生过1536年西昌新华7?级大地震和1850年西昌、普格间7?级大地震。小庙台台基岩性为侏罗-白垩系紫红色钙质粉砂岩。台站距成昆铁路线2.5千米,距西昌市区5千米。
小庙地震台主要从事形变学科和电磁学科观测,现有重力、钻孔应变、洞体应变、水管倾斜、垂直摆倾斜、地电阻率、大地电场、电磁扰动、气象三要素等共9种观测手段。
小庙地震台2006年完成前兆观测项目“十五”数字化技术改造,实现观测数据实时监控、汇集、分析处理和数据跟踪分析。2015年完成智能监控改造,实现了环境安全和监测系统的远程智能实时监控。
小庙地震台形变综合观测山洞建成于1979年,洞室覆盖层约30米,植被好,洞室垂直深度25米,横向深度42米。洞室内年变温度在16.8±0.5℃之间,湿度88%左右。
小庙地震台电磁观测始于1971年,观测项目从最初的地电阻率逐步发展到拥有大地电场、电磁拢动3种电磁观测。2007年“十五”项目改造后,增加了ZD9A-II型地电场和DCRD-1电磁扰动观测。
小庙地震台形变观测始于1985年,观测项目从最初的倾斜逐步发展到拥有倾斜、重力、应变多种形变观测,除钻孔应变外,所有形变观测手段均安装于形变山洞内。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倾斜仪从早期的JB金属水平摆、SQ-70C石英摆等模拟地倾斜观测升级为数字化DSQ水管倾斜仪、VS垂直摆倾斜仪、VP垂直摆倾斜仪;1989年开始的DZW重力观测也完成了数字化改造;应变从1987年的RZB-1分量式钻孔应变模拟记录升级为数字化RZB-II、YRY-4及SSY洞体应变;目前,小庙地震台共有7套仪器进行定点形变观测。其观测资料曾3次获得中国地震局地震观测资料质量评比前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