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振兴打好“安全根基”——湖北省地震局驻村工作队大力做好防止因灾返贫工作侧记
“地震来了!”伴随三声响亮的哨声,大厅内50多人纷纷拿起手边的物品护住头部,迅速蹲到桌下。坐在后排的几名村民迅速奔向墙角,蜷缩身体,双手护头。大约一分钟后,又是一声哨响,几名村干部站起身来,指挥、引导在场的群众井然有序地撤离大楼,集中到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广场开阔地带,冒雨逐一清点人数……
“这次活动搞得好,不然发生地震了我还真的不知道怎么办!”参加此次活动的湖北省武穴市石佛寺镇陈德荣村村民董帜军激动地说。
这是近日陈德荣村地震紧急避险及逃生演练现场出现的场景,湖北省地震局工作人员和陈德荣村干部群众分别扮演了地震“吹哨人”和“第一响应人”的角色,共同开展了一场紧张有序的防震减灾实战演习。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是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中国地震局为提升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而发起的创建活动。
近年来,湖北省地震局从增强驻点扶贫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抵御灾害风险能力着手,结合地震行业特色,指导陈德荣村开展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助力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将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作为陈德荣村脱贫攻坚任务中的重要一环,与村“两委”密切配合,全方位落实创建要求,全力夯实各项创建基础。
陈德荣村党支部书记陈连友介绍:“陈德荣村是贫困村,防震减灾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灾害防治水平相对较低。陈德荣村将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作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建立防范因灾致贫返贫长效机制的重要工作内容。”
走村入户宣传
防震减灾从娃娃抓起
国家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怎么建,从何处着手?湖北省地震局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曹晖积极和村“两委”沟通协调,推动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缺少防灾减灾制度预案怎么办?他带领驻村工作队认真咨询听取本单位专家意见并充分结合陈德荣村实际情况,制定了《陈德荣村灾害应急救援预案》《综合减灾工作制度》《应急物资管理制度》《火灾报告制度》《汛期值班制度》等预案制度,还编制了陈德荣村的灾害风险地图和社区应急避难疏散图,提升村民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
什么是地质灾害?如何做到有效防汛?如何预防暴雨?地震来了该怎么办?在楚震科普文化广场的宣传栏里,驻村工作队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各种防灾减灾及自救知识。不仅如此,科普文化广场上还设置了篮球场、休闲椅、健身器械、停车位等,让村民在休闲中受到科普知识的熏陶,健身之余学习防灾减灾知识,一举多得。
湖北省地震局不仅对楚震科普文化广场的建设给予大力支持,还在全国防灾减灾日、唐山大地震纪念日等重点时段走访入户,为村民发放《遇到地震怎么办》《地震与地质灾害》《农村建房抗震知识》《谆谆地震小科普》等宣传资料,多渠道、多方式开展常态化防灾减灾知识宣传。该局副研究员张燕还多次在驻村工作队协调下走进石佛寺小学课堂,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向同学们宣讲、普及地震基本知识,有效扩大防灾减灾知识宣传的覆盖面,让防灾减灾知识的学习从娃娃抓起。
组建志愿服务队
把关爱送到群众心坎上
驻村工作队在扶贫工作期间,还详细摸排了该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建立了清单。不仅如此,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还定期对这些人群进行走访,询问他们在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及时帮助他们协调解决。同时,驻村工作队积极宣传“邻里互助”,开展邻里“爱心大接力”活动,切实增强陈德荣村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目前,陈德荣村在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的号召下,组建了一支50余人的志愿者服务队。在去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防汛抗洪两大“战役”中,志愿者服务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们积极参加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开展回乡人员排查、困难群体摸排、重点人员体温监测、全村公共场所定期消杀、生活垃圾清理、及时封闭进出村路段进行交通管控等工作,实现陈德荣村全村上下2950人零感染的目标。
2020年汛期,志愿服务队积极参加陈德荣村的防汛抢险工作。因连续降雨,大金河陈德荣段出现约500米漫坝。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带领志愿者服务队冲锋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多次到漫坝、破坝处进行摸排、查处险情,紧急加高加固,经过多个日夜的奋战,终于排除险情,关键时刻切实保障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如今,向陈德荣村看齐,以陈德荣村为榜样,已经成为石佛寺镇广大老百姓的共识。湖北省地震局通过陈德荣村防灾减灾示范社区的建设,为乡村振兴打好“安全根基”,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为增强广大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