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震应急服务中心女子先锋队:巾帼不让须眉 在逆行中彰显担当
四川新闻网3月7日报 四川省地震局有这样一群人,每当灾难发生,不管多危险,她们总是千里奔波赶赴现场,或通宵达旦值班值守。她们是地震应急工作的“半边天”——四川省地震应急服务中心女子先锋队。她们共有26人,平均年龄仅有33岁。
不畏艰险 抗震救灾她们冲锋在前
泸定6.8级地震发生后,道路损毁严重,通往震中磨西镇的道路几乎中断,应急车队不得不停在磨西河大桥附近等待通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现场交通状况一直未能得到改善。队员们一边焦急等待,一边制定后续工作方案。
震情就是命令!四川省地震应急服务中心女子先锋队队员们关键时刻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卢婷是团队负责人,是应急“急先锋”,多年的应急经验已经形成肌肉记忆,只要地震信息响起,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无论正在忙什么事情,她都会第一时间赶赴指挥大厅,一干就是一个通宵。顾铁作为总支委员,冲锋在前,没有丝毫退缩;杨璐遥、周志华、郑逸、许娟、罗琦佳这些地震现场“老手”更是主动关心队员,不断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张新玲作为宣传人员,用手中设备不断记录着震区的房屋破坏、道路交通和群众安置状况,同时向后方传回第一手灾情资料。灾害调查、烈度评定、烈度图绘制、人员伤亡情况调查和地震现场防震减灾科普……抗震救灾现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们。
震后,她们第一时间整合数据、资源和技术手段,统筹多灾情信息源协同、多领域专家互补性协同、后方和现场协同、多部门多地域协同,实现地震灾情信息快、准、全综合研判,在四川抗震救灾工作中发挥着四川省地震局应急指挥中心责任实体、抗震救灾指挥部信息和通信技术支撑单位的重要作用。
在互联网上,她们权威发声,回应关切,建立全时段舆情监控机制,就抗震救灾、应急处置等社会关注热点问题开展解读,驳斥“旱震说”,消除“燕子群飞”“绵阳老井发烧”等舆情的负面影响,引导带动正面宣传声浪。
赓续传承 在工作中锤炼过硬队伍
近年来,四川地震灾害频发,她们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好每一份工作,站好每一班岗。奋战在工作一线,总有她们的身影。
王婧颖是精干的“现场人”,可以说地震现场的几乎所有工作她都参与过,文秘宣传、灾害损失评估、应急通讯保障、人员伤亡调查、现场视频会议、地震科普宣传……
杨璐遥是逆行于危险边缘的真勇士。作为泸定6.8级地震灾害调查组中唯一一位女组长,她带领队员深入石棉县、汉源县、泸定县等震区开展灾害调查和科普宣传工作。
张翼是应急后方“铁娘子”。震后30分钟,她就完成了震后应急产品《地震灾情快速评估专报》编报。凌晨2时,张翼所在的办公室仍灯火通明,她仍在为次日的工作做准备。
令人欣慰的是,队伍里还涌现出还有梁远玲、黄凤等新战士……
该团队成功应对5.0级及以上地震80余次,她们坚守“应急岗”,当好“守夜人”,第一时间整合台网数据、应急业务资源和技术手段,为省委省政府应对大震巨灾提供准确的灾害评估、全面的信息服务。从成立到现在,这群美丽的逆行者用汗水和坚守换来党和人民的肯定与赞美:
2015年“省直机关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2016年“四川省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2019年度四川省抗击重大自然灾害先进集体;
2021年“应急使命·2021”抗震救灾演习三等功;
2019年、2020年、2021年应急管理新闻宣传暨“学报用报”先进单位;
2023年,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
四川省地震应急服务中心女子先锋队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为艰苦、危险的地震应急工作添加浓墨重彩的一抹亮色,在新时代防震减灾舞台上绽放芳华,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的铮铮誓言,用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讲述着“半边天”的担当与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