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1·防震减灾工作亮点之眉山篇
2021年,在省地震局的精准指导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眉山地震监测预报、震灾应对、基础能力建设等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监测预报、地震趋势研究报告、日常分析3项工作获省地震局表彰优秀,政务信息工作获省地震局先进集体表彰,2个县、区获省地震局表彰先进集体。
一、防震减灾救灾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2021年,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和部署防震减灾工作3次,召开专题会议2次。市、县(区)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办公室以及承担防震减灾工作的机构、编制、人员全部转隶到应急管理部门,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防御和应急救援等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统一协调顺畅的防震减灾工作体制机制全面构建。
眉山市2021年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先伟,副市长冉登祥出席会议并讲话。
二、防震减灾基础能力不断夯实。扎实推进全市防震减灾基础能力建设,全面完成地震前兆监测项目、预警项目建设任务和地震数字化平台系统集成、平台整合。全市地震台站由2020年的8个增至49个。其中,地球物理台6个、水库台4个、强震台1个、预警台38个,初步形成涵盖多学科的地震监测台网体系,地震监测实现全覆盖无盲区,监测能力达到市内1.5级,已具备发生地震后2分钟自动速报、8分钟正式报的信息服务能力。
建成眉山市地震数字信息综合平台,整合地震前兆、预警、监测、灾情报告等系统,达到省市县数据共享、互联互通。
三、地震防范应对准备不断加强。市县(区)全面完成地震应急预案的备案工作,市本级、洪雅县制定了《地震灾害防范应对工作方案》和《重特大地震防范应对准备工作方案》。开展全市范围内震灾风险排查整治,及时摸清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科学评估全市地震灾害综合风险水平。
四、民众防震避险意识显著提升。不断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宣教阵地建设,2021年,先后创建国家综合减灾示范社区4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1所。全市国家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增至39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增至16所。各县(区)、市应急委各成员单位,学校、医院、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地震应急演练实现常态化,先后开展演练300余次。5月10日,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在东坡区组织开展了2021年市级地震应急演练。
“5·12”“10·13”安全宣传月、科技活动周等时间节点在人员密集场所开展防震减灾集中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