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积极推进地震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应用
成都市圆满完成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任务,同时充分发挥普查成果作用,积极推进普查成果应用,为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提供了成都范式模板。
一是将普查成果运用于《成都市重特大地震应急救援行动方案》编制。运用于震区烈度、人员伤亡、房屋受损、生命线中断等模拟地震情景设置;运用于人员搜救与疏散、道路抢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排除、通信电力供水及能源设施抢通、水利设施危险源排除等模拟地震救灾任务;运用于地质灾害隐患点清单、水库水电站清单、危险化学品企业及易燃易爆存储点清单等系列风险清单,在四川省率先获批完成重特大地震应急救援行动方案编制,为地震应急救援精准化、模块化、科学化作出积极贡献。
二是将普查成果运用于地震灾害房屋损失评估工作,结合《中国地震烈度表》、地震烈度理论和建筑抗震设防等数据,对全市 245 万栋房屋的抗震设防属性逐一比对,按照不同房屋结构划分,对不同房屋抗震能力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房屋精准预评估算法模型,形成《不同地震烈度状态下成都市精准房屋毁损风险情况报告》,为地震灾害源头治理、精准防控和救援夯实基础。
三是将普查成果运用于成都市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全面系统梳理数据情况,实现秒级响应可阅、可查、可辅助决策的功能,全面推进成都市地震防范应急应对全链条各环节的智能化、信息化,为地震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应用提供了先进的成都范例。
四是将普查成果运用于第 31 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等重要活动(赛事)地震安全保障工作。成都市应急管理局积极联动中国地震局、省地震局,在举办前研究提出了不同震级状态下,在大运会开闭幕式、住宿酒店、比赛场馆的应对策略和地震避险语言、提示渠道和组织措施。结合风险普查掌握的不同场馆抗震设防实际,统筹制定城市侧、赛事侧市、区(市)县两级地震应急预案,明确平常状态、应急状态、极限状态指挥领导,健全地震应急指挥流程,规范地震响应 4 个阶段各环节流程,主动靠前服务、细化实化极端情况下应急处置工作措施,为正确有效应对大运会赛事极端风险筑牢坚实基础,助推大运会“简约、安全、精彩”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