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方法及应用”成果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礼立带领科研团队完成的“建筑结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方法及应用”成果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附:项目简介
“建筑结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方法及应用”项目简介
项目在建筑结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方法及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如下重要创新和突破:
1.建立了全概率、多目标的抗震性态设防理论。发展了考虑地震危险性特征确定全概率水平设计地震的方法,提出了通过调整地震重现期确定结构重要性系数的方法,建立了既可保障生命安全又可控制经济损失的最优设防标准决策模型,构建了全概率、多目标的抗震性态设防体系。
2.发展了基于性态的设计地震动理论和方法。首创了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的理论和方法,首次提出了基于双规准谱的统一设计谱理论,建立了基于能量的脉冲型近断层地震动的定量识别方法,发展了近断层抗震设计谱,为结构抗震实现性态要求提供了依据。
3.创建了我国建筑结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方法及技术体系。提出了基于能量的MPA结构分析方法,建立了以中震为基础、考虑结构使用类别的抗震性态设计方法,发展了超高、超限工程和既有建筑加固改造抗震性态设计方法和技术,为我国建筑结构基于的性态抗震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
该项目成果被百余所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应用,引领了抗震性态研究的发展;支撑了11部国家及行业标准,构建了我国性态抗震规范体系;支撑了上千项重大、复杂工程的抗震设计,提升了我国抗震设计的整体水平;设计建造的工程经受住了大地震的考验,促进了汶川地震的恢复重建,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