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别年代中诞生 在改革开放中壮大——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
四川省地震局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大灾大难中组建成立的。当时全国震情严峻,党中央十分关注人民的安危,高度重视保护国家财产不受损失,在此严重关头紧急筹备组建地震机构以应付频繁的地震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在北方,先后有邢台、唐山大震,引起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极大关注,在南方,炉霍地震、龙门山地震活跃,令人十分揪心。怎么应付自然灾害,我们别无选择,只能组织起来,积极采取措施战胜自然灾害,尽量减少灾害损失,这是共产党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办到的。中共四川省委的领导紧急组建地震队伍,批准成立四川地震指挥部、派出杨超书记亲自挂帅,抽调久经战争沙场考验的老将和有经验的科技人员,共同战斗在指挥中心,关注震情,分析震情,掌握地震信息,适时向人民发布震情公告,解难答疑,安抚人心,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那时人心惊动,可以说“谈震变色”,成都人民南路、大街小巷五颜六色防震棚,随处可见,在反映人民防震意识增强的同时,也表明了民众的惊魂不定。
情况紧急,任务艰巨,虽然面临着“三少”(科技人员少,资金少,设备少)问题,但不缺少精神支柱,共产党人就是靠这一条,发挥优势,把人组织起来,土法上马,专群结合,土洋结合,多兵种联合作战,大打人民战争,人民发动起来了,科技的翅膀就腾飞起来了。在那个年代,“四人帮”横行加之派性严重,不断消耗人力、物力、财力,各单位领导已被夺权靠边,乱成一团,这一切的破坏力,是众所周知的,只能因势利导,使之转化为助力。在当时十分艰难的条件下,通过省委的坚强领导,通过各级领导班子和全体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排除种种干扰,终于成功预报了松潘、平武两次7.2级地震。战绩卓著,永载史册。以后还陆续成功预报了盐源地震等一系列地震。
四川省地震局的成就,当时在全国都是排名在前的,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以四川省地震局首任局长刘兴怀为团长的地震工作者,首访日本,介绍了地震预报经验,获得日本地震界好评,以后日本把我们经验上升提炼,形成他们新的预报模式,为日所用,可见中国四川地震的成功预报成就功不可没!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四川地震局日益发展壮大,可以说是由过去的三少变成如今的三多,科研人员骤增,已达到一两千名,设备已基本数字电子化、资金由过去年耗几百万至今已超过千万,并且由过去的消耗型转为创收型,如今一手抓科研预报,一手抓经济创收,体制的转型,创收颇丰,既弥补资金的缺口,又改善职工的福利,真是两全其美,看到这些喜人的成绩,无不称赞改革开放好,邓小平倡导的科学春天好!
成与败、得与失,往往是并存的。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汶川八级大震发生了,不仅灾区蒙受重大损失,省地震局再次经受严峻考验,震前未抓住有益信息作出一点点预报,遭到人民耻骂:“你们地震局是干什么的!怎么不打个招呼?养你们科学家不如养癞蛤蟆!”既气又恨,一片声讨。地震人反问自己:我们还能走出阴影吗!回答是肯定的。省地震局还有党组织存在,可以重新组织起来战胜地震灾害。老领导、老专家们十分关心灾后重建,立即成立各种工作队奔赴灾区,为政府出谋献策,救灾减灾,立功补过,作了力所能及的工作,受到省政府的肯定。离退休职工和在职职工,在党组织号召下,为灾区排忧解难,前后两次踊跃捐献,奉献一片爱心,显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四十多年来,四川省地震局的党组织也是不断壮大的,从起初的十几名党员发展为数百名党员,随着党员人数增多,党的组织建设也提到重要日程上,党组建立了中心学习组,定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各级基层也建立学习制度,力争建立学习型支部,党员们把学习当成是充电,增加自己精神动力!为了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增强党建工作的活力。
遵循历史发展,党中央为推动新老交替,顺利过度,建立了离退休制度,老局长、老同志、老科技人员,陆续离开工作岗位,相应的,建立了离退休支部、并加强党组对这些组织的领导。定期开展党支部会议过组织生活。就离休支部而言,组建鼎盛时期有22人,随着年龄增长,一些同志相继故去,至今只有14人了,但党组织的机构还可以照常运转,肌体活力尤存,因为党支部的努力工作,全体党员的努力,曾先后两次被机关党委评为优秀党支部,颁发了奖状、奖金。目前,离休党支部,正按机关党委部署,积极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的活动,保证做到与党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回顾历史,忆传统,保本色,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改革开放,永远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