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走进红色重庆 感受红岩精神——写在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后的感悟

发布时间: 2011-06-30 15:12:00 来源:监测预报处党支部宣传委员

字号: [ ] [ ] [ ]

打印本页

logo

  初到重庆,明显感到它与其他城市的与众不同,高楼大厦依山而建,轻轨楼间穿梭,江中有城,城中有江,多座新旧大桥横跨大江南北,城市建设极具特色。在经过了以歌乐山革命纪念馆为主线的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后,我又深深为这座城市丰富的文化底蕴所感动。

  在自己看来,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标志与灵魂,是一个城市的气质、风骨和灵魂,是一个人的精神家园。重庆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蕴藏着许多珍贵的革命文化资源,红岩革命文化是其中最璀璨夺目的明珠。在红岩革命文化土壤中培育出来的红岩精神,教育了几代中国人,对重庆人民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追求产生了深刻影响。

  红岩精神产生于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关头,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20世纪30年代,在外敌入侵,中华民族处在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周恩来率领一大批优秀共产党人,抖落黄土高坡的尘土,带着楚天湘水的烽烟,走进雾都重庆。从此,他们结庐红岩村,栉风沐雨,英勇无畏地顶逆流、历艰辛,一直战斗到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在恶劣的政治环境中,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吴玉章、邓颖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国统区广大军民坚定地、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从而形成了强大的人格力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和抗日志士的精神支柱。正是这种人格力量的形成造就了红岩精神。这是一种临危不惧、临难不苟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是海纳百川、和衷共济的宽广胸怀,是共产党人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同志博大的爱和无私的忠诚。以周恩来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既是红岩精神的缔造者,又是红岩精神培育出来的一代杰出人物。

  解放战争时期,红岩村的后继者——一大批党的优秀儿女不惧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和垂死的淫威,与反动派展开了殊死的斗争。特别是以江竹筠、许晓轩、罗世文、车耀先、陈然、刘国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在五星红旗第一次升起在天安门上空的时候,怀着对党和新中国的无限热爱和深沉眷恋,慷慨赴死,血沃中华。歌乐山的烈士们正是在红岩精神的鼓舞下,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为了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小说《红岩》的问世和电影《烈火中的永生》的播映,人们被红岩英雄们大义凛然、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所震撼,被英雄们高贵的品德和崇高的气节所吸引,在思想上激发起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在心灵深处唤发起了对英雄人物的无比崇敬之情。

  在渣滓洞,在白公馆,一路走来,我们看到了这些烈士们曾经战斗和生活的地方,看到了壮士们英勇就义的刑场,看到了那浩气长存、栩栩如生烈士塑像,看到烈士们遗留下的珍贵文史资料┅┅这一切,记载着一段中国革命的历史,记载着革命志士永恒的生命价值。自己的灵魂又一次接受了洗礼,自己的思想再一次得到升华。自己深深地感悟到红岩精神的灵魂和显著的时代特征是爱国、团结的民族主义,同时更强烈感到在以后的工作及生活中一定要学习红岩烈士们坚忍不拔的品格、勇于奉献的人格魅力、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为防震减灾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