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四川省地震局甘孜地震台:扎根高原何所惧坚守奉献减灾情

发布时间: 2013-11-18 16:05:00 来源:中国地震局网站—新闻资讯

字号: [ ] [ ] [ ]

打印本页

logo

  甘孜地震台始建于1970年月3月,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斯俄乡境内的布绒朗山下,海拔3360米,行政隶属四川省地震局康定地震中心站,台站代码51012,台站代号GSZ。甘孜地震台是地震监测综合台,观测项目有:地电阻率、地电场、钻孔倾斜仪 钻孔体应变仪、强震仪、数字地震仪、气象三要素自记仪、水氡、数字水氡、智能水汞、信息网络、陆态网络系统和GPS监测站。 

  现有职工7人,其中藏族同志4人,汉族同志3人。台站距四川省地震局880公里以上。夏季雷电猛烈,冬季冰天雪地,常年气候干燥,全年无霜期仅仅只有3个月。冬季缺市电、缺自来水、缺新鲜蔬菜、小孩上学困难是甘孜地震台的现状。 

  甘孜地震台监测资料报中国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局和康定地震中心站。在参加全国、全省监测资料历年评比中,甘孜台克服种种困难,保持了优秀以上成绩。 

  2001年2月23日四川雅江6.0级地震前,甘孜地震台根据监测资料异常反映,曾经作出过较好的地震三要素短临预报,受到四川省地震局的表彰。 

  四川省地震局甘孜地震台建于1970年3月,至今已42年。台站位于距甘孜县南近四公里处的斯俄乡布绒朗山下,海拔3360米。现有职工7人,其中藏族4人,汉族3人,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1名。台站距四川省地震局880公里。夏季雷电猛烈,冬季冰天雪地,常年气候干燥,全年无霜期仅仅只有3个月。冬季缺市电、缺自来水、缺新鲜蔬菜、小孩上学困难是甘孜地震台常有的事。 

  甘孜地震台是地震监测综合台,观测项目有:数字化监测:地电阻率、地电场、钻孔倾斜仪钻孔体应变仪、强震仪、数字地震仪、气象三要素自记仪、水氡、数字水氡、智能水汞、信息网络、陆态网络系统和GPS监测站。 

  一、防雷电击坏仪器设备常常需要拼命精神 

  甘孜地震台位于雷击区,常常一个火球就可以直接打到地震台院子里滚动,有时一个雷电打得台上好几只电灯泡暴裂。防雷工作从每年的4月中旬到10月中旬历时6个月。为做到及时、有效的防雷,确保宝贝仪器不遭雷电的破坏,他们轮流24小时值班,实在困了就在办公室椅子上蜷一下,能睡一两个小时就已经是件很幸福的事了。高原的天气变幻莫测,经常是临睡前晴空万里,不一会却已电闪雷鸣。听到雷鸣全台职工就会像听到紧急集合的命令,冒着随时被雷电击中的危险便往机房冲。在这一刻,有谁能顾及到自己的安危,心里装着的全是那些监测设备。有一个职工的亲戚曾经来过台上,因为台站太寂寞,呆了不到一星期就回去了,但是每一次家乡有雷电时,都会打电话问,打雷没有?仪器有没有被击坏?孤独地坚守,亲人的问候,在雷雨交加的时刻,伴随着甘孜地震台这些高原防震减灾哨兵。 

  二、爱台如家是一种情怀 

  从白发苍苍的老者到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因为内心固有的坚持和梦想,远离繁华的都市,来到偏僻的小山沟,一坚守就是十几年,几十年,一代又一代,从来没有过怨言,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因为这就是甘孜地震台人的家,也是他们常年不变的坚守! 

  在甘孜地震台有这样一位同志,他叫曾令华,2006年10月从九龙县来到甘孜地震台,随他而来的还有体弱多病的爱人和2岁的孩子。甘孜台的极高海拔让他爱人和孩子有了严重高原反应,氧气常不离左右。问他爱人为什么不继续呆在成都带孩子,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她笑着说:“把曾哥一个人放在这,我不放心。我在这,孩子在这至少还是一个完整的家”。听到这些让人想流泪,多朴实的话。 

  三、与风雪搏斗其乐无穷 

  高原的冬天总是来的早,去的晚。常常在夜半时分,地电阻率外线路又出了问题,于是女同志留台值班,男同志带上工具,冒着风雪出去抢修线路了。雪夹杂着冰雹,打在脸上生疼难耐,鞋没走几步就全湿了,冷得直哆嗦。为了壮胆,破嗓子吼几声,常常引来阵阵犬鸣。电杆又冷又滑,戴上手套更成了助滑剂,于是脱掉手套扔在一边,冒着风雪徒手轮换着将线路抢修好。完成抢修任务后才发现手脚早已冻得不听使唤。每一次抢修线路任务顺利完成后,胜利的笑声在空旷的夜空回荡,更给严寒的高原冬季平添几分豪气。台上同志们最喜欢说干起工作来要象个不怕流血流汗的爷们。 

  四、年轻大学生的果敢 

  甘孜台张海龙同志,大学毕业后从遥远的黑龙江来到甘孜地震台,女朋友多次要求他回去,并保证家里可以安排工作工作。但他喜欢地震事业,他说他本来想考个好的大学,结果上了防灾科技学院,跟地震事业结了缘,无反顾地把根扎在了风雪不断的甘孜高原。后来他女朋友舍不得放弃这段感情,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放弃老家的工作,毫无怨言地来到了甘孜。 

  五、再冷也要先保证监测工作 

  甘孜温泉距离地震台5公里,取水人员每天8点到9点之间骑自行车到温泉采集流体样本,年年风雨无阻。甘孜台冬天特别寒冷,最低室内温度可达零下27度。而流体观测对室温要求高,最低不能低于2度。在有市电情况下,一般提前1个小时值班员需要打开电炉,升高室内温度;无市电时要发电用取暖器升温,就需要提前2个小时。发电采用柴油发电,冬天柴油易冻,需要先烧开水,再轮流摇动车头,使润滑油润滑后才能发动,往往需要1个小时左右。所以,冬天里甘孜台的职工不管上不上班,为保障水氡监测正常运行,在停电时都会在7点左右就起床发电。那时常常是满天星星。 

  六、台长就是面旗帜 

  共产党员、甘孜台台长赵民渊同志,患有恶性脉管炎伤筋痛骨。先后经历了好几次大手术,可即便是在手术期间,他都保持着天天与台站进行沟通联系,关注着工作进展,关注天气变化,叮嘱工作质量,吩咐需要进行检查进行标定进行记录,吩咐保持警惕注意台站的安全……在医生嘱咐还不能太多的走动的时候,他就迫不及待的赶车回到了单位,而且在其他同志外出巡视维护线路的时候他依然拄着拐杖一同前去,因为他说只有回到单位他才踏实,只有看到大家工作中的安全得以保证他才安心。 

  甘孜县是维护稳定,反对分裂的前哨阵地。在3.14事件后,甘孜维稳任务特别艰巨。甘孜地震台的口号是,“守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加强安全意识,确保台站平安!”。除搞好自身安全外,台站人员还积极服从当地政府指挥,积极支持、参加地方治安巡逻队任务。 

  一代又一代的甘孜地震人就是这样,执行标准先行一步,上岗值班早到一刻,维护设备独挡一面。年复一年,风雨无阻,甘于吃苦,任劳任怨,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地震监测工作中,正是甘孜地震台全体职工责任感驱使的真实写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