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震监测中心大震速报团队:坚守在平凡岗位的四川地震人
四川省地震监测中心(四川数字测震台网),始建于1975年,隶属四川省地震局。下设大震速报、地震编目、系统维护、台站维修和西南片区仪器维修中心共5个业务部门,现有职工29人。主要承担全省大震速报、地震分析与编目;测震观测台站的建设与维护,现场流动地震观测、省内水库台网的运行维护;市县地震监测台网(站)的技术指导与服务以及西南5省地震台网专业设备维修等工作。主要产出:地震连续波形数据、地震事件波形数据、地震短信、《地震旬报》、《四川地震月报目录》、《四川地震观测报告》以及相关研究文章等。
“十五”期间,四川省建成了1个由52个宽频带地震台、1个数据处理中心和12套流动台构成的四川数字测震台网,该台网的建成大幅提升了全省的地震监测水平,并在5.12 汶川特大地震的监测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5.12汶川地震恢复重建项目中,除完成对受损台站的恢复加固和补建8个测震台外,重点对台网中心的台站数据接入、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服务、综合业务管理和中心配电系统等6大能力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使四川省的地震监测能力、地震编目精度、流动观测能力和大地震的自动速报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四川省地震局监测研究所多次在年度国家、省质量评比中取得较好的名次;区域遥测地震台网观测(四川,2006-2008)获2010年度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四川数字测震台网建设与应用获2010年度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监测研究所党支部在建党90周年被省直机关工委表彰为优秀党支部。在未来的发展中,重点抓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短时内打造成一支作风顽强、专业技术知识过硬,在破坏性特大地震面前敢于打硬仗的专业队伍。
大震速报,简单的说就是快速、准确地提供地震发生的时间、位置和震级。地震参数的快速测定是地震应急救援的基础,是抗震救灾的开始,地震参数的准确速报,事关社会稳定人心安定,事关政府应急反应决策。在四川防震减灾战线上,承担这项任务的正是四川省地震局监测研究所大震速报室。
大震速报室成立于1976年,自成立之日起全年无休、24小时专人值守,至今已经37个年头了。在过去的37年中,经历了松潘-平武7.2级、盐源-宁蒗6.7级,以及汶川8.0级等120余次破坏性地震的考验。而一直以来,无论是14个速报台站的模拟地震台网运行时期,还是现如今145个速报台站的数字化地震台网运行时期,整个科室一直都只有6个人,并且5名是女性。可以说,正是这样一个娘子军团队撑起了四川防震减灾战线上大震速报工作的大半边天。
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发生的那一刻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成都,四川地震台网中心。刚加入大震速报团队才半年多的吴微微正在处理每天的日常工作,突然地震局大楼开始剧烈地晃动,窗户哗哗的响起来,玻璃、器物砸在地上破碎的声音此起彼伏,两个地震警报发出刺耳的尖叫,顷刻间山摇地动。第一次直接感受巨大地震,第一次直接面对空前的天灾,恐惧、软弱、想跑想哭的冲动在20多岁的吴微微心里五味杂陈。“快,快给中国地震局打电话!”大震速报团队唯一的男同志陈银大声喊着。
这是14时30分,灾难发生后2分钟,这也是大震速报室向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出的第一次地震初报信息。紧接着,陈银、魏娅玲赶紧调出地震波形数据进行震相识别、分析和数据筛选。14时33分,灾难发生后5分钟,初报结果通过全国地震速报信息共享服务系统(以下简称“EQIM”)发送到中国地震台网中心。14时37分,灾难发生后9分钟,地震速报精定位结果通过EQIM发送到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至此整个“5.12”汶川主震,2分钟,电话速报;5分钟,初定结果报出;9分钟,精定位结果报出。这样的快报速度在历次大地震中都是极为罕见的。这一次,大震速报室对汶川8.0级特大地震的速报为全国地震台网最先。
说实在的,女同志嘛,在灾难来临时,往往显得更加害怕和脆弱。但是“地震就是命令”。作为一名速报人员,在地震尤其是特大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把地震信息准确地快报出去是速报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5.12”这天,剧烈的震动中,大家毅然决然地冲出家门、冲向地震监测第一线,而无暇顾及各自年迈的父母和襁褓中的孩子。
在“5.12”之后半年时间里,速报室6个人分3组,12小时轮岗,不眠不休、连续作战、日夜坚守,共分析处理了8个6级余震、40个5级余震、271个4级余震,数千个3级余震和万余个小震。
就这样,这群娘子军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兢兢业业地观测地球活动,在每一个值班日里时时刻刻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在每个晚上每个小时每分钟随时准备被小震触发的警报、被区域地震、全球远震甚至工程爆破、干扰源触发警报惊醒,然后迅速冲进机房进行事件判断和处理。
这,就是他们坚守奉献的岗位!
创先争优在速报
当然,要做好大震速报工作,要承担起“推动防震减灾事业科学发展”的光荣使命,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更要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2011年10月,大震速报室抽调了魏娅玲和吴微微参加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二届全国地震速报竞赛暨岗位创先争优活动南宁赛区复赛”。经过两天激烈的角逐,四川省地震局代表队囊括了包括技能赛团体、知识赛团体和总成绩在内的三项第一,魏娅玲还获得个人技能竞赛二等奖。在2012年1月份北京举行的总决赛中,四川省地震局代表队荣获团体三等奖的殊荣。
荣誉的背后,是默默的艰辛。2011年8月到10月,可以说是速报室非常波折起伏的一段日子。室主任邓小华老师9月底因车祸住院,头顶部缝了三十多针;段云歌本来是速报竞赛的候补队员,但8月份时孕期反应十分严重,到比赛时,行动十分艰难;而汪碧澜严重低血压,很容易晕倒;吴微微的孩子才几个月大;魏娅玲更是整个速报竞赛的主力选手,身心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对大震速报室而言,即使是少一个人值班,其他组员的工作量和精神压力都会成倍增加,更何况是同时抽调两个人准备比赛。然而,这毕竟是 “经过大震考验的队伍”,汶川地震都过来了,这一次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
就这样,大家每个人少一分计较,多一些付出,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责任,在辛苦之余,既享受工作带给自己的快乐和充实感,也享受同事之间互相关爱的那种温暖。
没有慷慨陈词,没有丰功伟绩,在四川防震减灾战线上,一代又一代地震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勤奋工作、默默奉献,以务实的作风、振奋的精神、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实际行动弘扬“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坚守奉献”的防震减灾行业精神,为巩固和发展我省经济社会建设成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当无数个平凡成就了伟大,当无数个普通汇聚成非凡,我们的防震减灾事业也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