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服务社会 增强防震减灾综合能力
田晓丹
我州地处我国南北地震带的中段,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分布广泛。区内有著名的松潘地震带和龙门山地震带,有马尔康、壤塘、若尔盖三个地震活动分布区, 多年来,我州被列为国家和省的地震重点监视危险区,近年来,地震活动明显增强,我州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存在潜在的地震灾害威胁,因此,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30年前的8月16日、22日、23日,在我州松潘县和绵阳市的平武县之间连续发生了两次7.2级、一次6.7级地震,地震造成38人死亡,重伤156人,轻伤1600余人。损失牲畜2800余头,耕地毁坏80余万亩、损失粮食1700万余斤,直接经济损失7000余万元。地震造成严重山崩、滑坡、垮岩,泥石流淹没村庄和大量农田,道路被毁,河流堵塞、交通和通讯中断。损坏桥梁30多座,涵洞200多处。
震后四川省革命委员会立即成立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救灾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现场指挥。现场指挥部于18日到达平武灾区开展工作。中共阿坝州委、州革委连夜派出救灾分队奔赴震中。并成立了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各有关县也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 震后党中央、国务院、省革委、阿坝州革委立即向灾区发了慰问电。中央慰问团、四川省慰问团、阿坝州慰问团先后进入震区,亲切慰问受灾群众。
地震使灾区750余杆公里的通讯杆线倒断。震后,灾区邮电职工立即对倒断的电杆进行了抢修,17日08时就抢通了阿坝至松潘、南坪的有线报话,沟通了二县与州的联系。震前省邮电局组织的通讯车和电台已到达汶川,震后迅速赶赴灾区,17日11时到达松潘,用电台沟通了灾区与省的联系,报告了灾情,随后阿坝州邮电局、驻川部队也派出了电台和通讯人员,开通了震区内外的电讯线路,保证了各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通讯联络。
震后灾区公路养护人员和群众立即清除公路上的大量塌方和滚石,很快恢复了交通。省交通部门调集830辆汽车向灾区运送物资和救灾人员。共向灾区运送物资647吨。在某些泥石流堵塞地段,解放军和民兵组织运输团,利用人扛肩挑的方法,翻山越岭,直接把救灾物资发到群众手中。地震的最初几天,民航部门还派出飞机6架次进行灾情侦察和空投物资。
四川省派出了21个医疗队,解放军派出6个医疗队,邻近的地、州、县派出18个医疗队,共607人,根据山区的特点,开展巡回医疗,就地治疗受伤人员。由于措施得力,震后没有出现瘟疫。
震区地形陡峭,岩石破碎,震后爆发了滑坡、泥石流灾害。灾区迅速采取防御措施,及时组织危险区群众转移疏散。松潘小河镇,第一次地震后发现附近存在泥石流袭击的危险,解放军组织群众及时疏散。第二次强震后,多股泥石流袭击了小河镇,冲毁了6000多亩良田,涌进了小河镇,堵塞了整个镇的街面,但人员却无伤亡。第二次地震时,小河镇附近的榨油房村受到泥石流袭击,部分群众和地震考察队员被围困,解放军用身体搭成便桥并用多股电线拧成索桥,使数十名群众得以脱险。
地震后几小时,省地震部门派出6个地震考察组和现场地震监测组,连夜兼程进入灾区,监视地震活动和进行地震预报,对震区震害,地震前兆等进行调查。一些新闻、电视、电影等单位组成一个考察报告小组,赶记、赶拍各种地震现象和震害情况,并进行采访报导,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在省、州、县的领导下,灾区人民团结一致,英勇顽强地投入了自救、互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战斗,大大减轻了震灾的损失,取得了抗震救灾的胜利。抗震救灾工作结束后,省、州分别召开了松潘、平武地震抗震救灾先进单位和模范人物代表会,对抗震救灾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在松平地震发生前的6月12日,地震部门就提出了"近一、二个月内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南段有发生7级以上地震危险"的短期预报意见,6月22日中共四川省委又发出了《关于切实做好防震抗震工作的紧急通知》,州委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州防震工作的意见》对抗震救灾工作作了紧急部署。我州采取了一系列的防震抗震应急措施,准备了油毡、棉被、篷布、电池、蜡烛、药品、铁锹、汽油、煤油、柴油等物资。各有关县准备了医疗队、医疗器械和药品。松潘、茂县等县还准备了干粮、糌粑。还在岷江上游的叠溪海子派专人配备电台,日夜监视海子堤坝,并在茂县较场水沟子村储备了数吨炸药,用于防止地震山崩堵江时疏导之用。
8月2日州委召开紧急电话会议,再次要求各级党委要以对党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做好防震抗震工作。8月12日我州进入临震戒备状态,要求邮电、交通、物资、卫生等部门及有关部队作好应急准备,作好人畜转移,一旦地震发生,立即奔赴灾区进行抗震救灾。松潘、南坪、茂县、黑水、汶川、理县等县立即采取了临震应急紧急措施。
由于有地震预报,有充分的准备,8月16日地震发生后,震区群众按事先的部署,有系统、有秩序地开展了自救、互救工作。
30年弹指一挥间。经过30年的努力,我州的防震减灾事业得到了不断发展,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是防震减灾领导体系不断健全,全州13个县都成立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州、县、乡都有领导抓防震减灾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群测群防"三网一员"建设和防震减灾助理员制度已经建立;二是防震减灾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防震减灾经费投入不断加大,事业不断发展;三是防震减灾三大体系进一步健全,阿坝州数字地震台网中心的建立使地震监测步入了数字监测的新时代;四是社会公众参与、支持防震减灾工作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稳步推进,在全州建立了11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五是抗震设防管理纳入了全州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能力得到提高;六是建立了阿坝州防震减灾指挥中心,地震应急管理工作得到重视,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在地震应急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对地震应急预案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地震紧急救援任务纳入了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内容,有效开展了小金6.6级地震、马尔康4.7级地震等中强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工作,检验了各级政府的应急处置能力。
松平地震30年的防震减灾工作实践使我们充分地认识到,政府的统一领导、各部门的分工协作是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关键;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与救助三大体系是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依靠法制和科技,依靠群众配合参与是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保障;坚持不懈地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是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有效措施;建立健全和稳定地震工作机构及人员是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保证。在今后的防震减灾工作中,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突出抓好以下工作,进一步推进我州防震减灾事业的不断发展。
首先,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意识。
地震是群灾之首,突发性强、破坏性大。一次破坏性地震可以在短短几十秒毁掉一座城市,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影响。我州是地震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全州13个县中,大部分地区地震烈度为Ⅶ度,九寨沟部分地区地震烈度达Ⅷ度,松潘部分地区地震烈度达到了Ⅸ度。近年来,地震活动明显增强,严重的自然灾害损失和30年防震减灾工作的经验使我们认识到,防震减灾工作是国家安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落实,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着经济、社会与稳定的大局。各级政府要在认识地震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必须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增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意识,把思想统一到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上来,统一到州委、州政府的总体工作思路上来,切实履行职责,做到警钟长鸣,居安思危,常备不懈,为构建和谐阿坝、平安阿坝作出我们的努力。
其次,要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持续推进我州防震减灾事业发展
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是我州各级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是政府应该管而且必须管好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防震减灾工作做得如何,政府领导是关键。我州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及时调整充实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抓好重点工作的督查和督促。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各司其职;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各级政府要重点解决制约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机构、人员、经费等突出困难和问题,将防震减灾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要充分发挥政府的领导作用,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编制好防震减灾"十一五"规划,并将规划的落实纳入年度计划中予以体现,确保在"十一五"期间防震减灾事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三是要突出重点,强化管理,不断提高防震减灾综合防御能力
进一步提升我州的地震监测预报能力。要增加经费投入,支持地震监测台站优化改造,扩大监测覆盖范围,提高地震监测预报科技现代化水平;要进一步完善阿坝州防震减灾指挥系统和全州数字化台网建设, 搭建省、州、县观测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要加强地震动态预警机制的建立,确保震情信息畅通,加强分析预报研究,努力捕捉地震短临信息,力争对破坏性地震作出具有减灾实效的预报。
强化抗震设防要求管理。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将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省地震局、省发改委、建设厅、水利厅、交通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范围的通知》精神,认真负责地开展工作,切实把抗震设防要求作为项目可行性论证,工程设计和施工审批的必备内容,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与监督。计划、地震、建设等部门要在立项、规划、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把好关,层层落实责任,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由哪个环节的管理部门负责,坚决杜?quot;豆腐渣"工程。另一方面,要推进地震安全农居建设,努力提高农村民居的抗震能力。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我州农牧民房屋基本处于对地震不设防的状态,频发的地震灾害和农牧区房屋抗震设防能力的不足严重威胁着广大农牧民的居住安全。因此,加强对农村建房抗震设防的指导,增强广大农牧民的抗震设防意识是防震减灾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广泛发动群众,将农村安居工程的实施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结合起来。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经济实用;坚持强化监督,务求实效,把责任落实到人。各级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在新村扶贫、移民搬迁、牧民新村建设中,做好新建房屋的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树?quot;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让农牧民认识抗震设防的重要性,提高农牧区民居的抗震能力。乡镇人民政府、建设、地震部门要加强对农牧民建房的抗震设防指导,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村群众的抗震设防意识,正确引导农牧民移风易俗,树立科学的建房观念,推广一些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符合当地风俗习惯,能够达到抗震设防要求、不同户型结构的农牧民适用房。
完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州、县都要重视地震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努力建立反应迅速、协调有序、信息畅通、相互支持的应急联动机制。要根据工作需要和职能调整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各相关部门要参照国家和省上的地震应急预案,及时修改和完善本部门的应急预案。要完善地震预案体系,做到组织落实、责任明确、工作到位。地震、城建、规划部门要结合城市广场、绿地、公园等市政公共设施,规划设置必须的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险场所。 要组织好青年志愿者队伍参与地震应急救灾工作。各部门要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调运,配备必要的救灾物品,能够随时应对救灾的需要,为开展紧急救援做好充分准备。
深入持久地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要建立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经常性宣传教育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能力与素质。宣传、地震、民政、教育、科技等部门要加强配合,按照"主动、慎重、科学、有效"的宣传工作原则,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组织实施好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进村镇(社区)、进农牧区的"三进"活动,把重点放在学校和广大农牧地区,宣传普及地震应急避险、自救互助常识和房屋抗震设防知识。
松平地震为我州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防震减灾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努力提升防震减灾综合能力,谱写我州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阿坝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阿坝州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