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一等奖: 范开红:地震应急的“拼命三郎”

发布时间: 2024-10-28 11:16:00 来源:四川省地震应急服务中心(罗松)

字号: [ ] [ ] [ ]

打印本页

logo

  “做地震应急工作,每一秒都很珍贵,容不得你不拼命。”从事地震工作24年,范开红参与过30余次5.0级及以上地震应急处置,因为够拼够努力,同事们喊他“拼命三郎”。 

  以生命赴使命 

  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202295日,泸定发生6.8级地震发生,正在开展地震应急系统保障工作的范开红第一时间收拾行囊、奔赴震区。由于道路损毁严重,通往震中磨西镇的道路几乎中断。为尽快进入震区开展工作,范开红和同事用安全绳和简易梯翻越公路堡坎,徒步进入磨西镇,争分夺秒开展震害调查和地震烈度图绘制工作。 

  

 

  202041日,甘孜石渠突发5.6级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震情、来势汹汹的疫情、极其险恶的环境,范开红和同事星夜兼程赶往海拔4600米的现场。家人朋友打来电话,范开红总回答“没得事,我可以”。连续17个小时的跋涉,高寒与缺氧击倒了大部分应急队员,范开红也没能幸免。挂上氧气枕,吞下头疼药,两天时间里睡眠不足4小时,范开红和同事们顶着刺骨的寒风暴雪,克服了高原缺氧带来的种种身体不适,高效拿出了一份内容详尽、说明清晰的地震精准烈度图。随行队员夸他是超人,范开红却一如既往地实在:“我还是困,但是高反脑壳痛,睡不着嘛,哈哈”。  

  以生命奔赴使命,用奔赴一线来守护人民群众生命线。从汶川8.0级特大地震到康定6.3级地震,再到长宁6.0级地震、马尔康6.0震群等20多次地震现场烈度图绘制,范开红用实际行动书写一名共产党员的无悔担当和执着追求。 

  求索不止的“前哨兵” 

  四川是我国震灾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地震活动分布广、强度大、灾害重,近年来多次发生破坏性地震。减轻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必须以严谨科学的研究支撑为依托,需要的更是范开红这样的科研探索者。自2014年至今,范开红在全省60多个区县开展地震预评估,深入了解四川地震多发区内建筑物抗震性能、次生灾害分布和地震应急准备等情况,坚持开展地震危险区预评估灾害损失与对策建议研究,摸清当地地震灾害风险底数,通过编写预评估报告的形式,为数十个区县提供地震应急准备和相应地震应急处置建议,为当地的地震灾害风险防范应对和应急准备提供专家意见。为九寨沟7.0级地震、马尔康6.0级震群等四川多次破坏性地震中大震小灾提供了有效的应急技术支撑,起到了减灾实效。在地震预评估现场工作中,范开红特别注重校安工程的调研,为学校的抗震设防、应急疏散提供针对性建议,得到地方政府高度重视。 

 

  此外,范开红还致力于地震灾情快速评估技术研究,带队完成了四川地震应急快速评估与辅助决策系统的性能升级和模型、算法本地化等工作。升级优化后的四川地震应急快速评估与辅助决策系统在地震应急中表现出色,在芦山7.0级地震、九寨沟7.0级地震、芦山6.1级地震等多次地震应急过程中为政府地震应急处置提供准确人员伤亡等快速评估灾情数据信息,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起到关键实效。特别是在九寨沟7.0级地震后,第一时间向省委、省政府领提供了“估计遇难20-30人、伤千余人”准确的灾情快速评结果,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精准的信息支撑。使当地的地震应急工作更加科学、高效。 

    

 

  范开红深耕业务领域,在专业和能力上被业内所认可,在2018-2022年期间,所负责的地震应急指挥中心业务系统和制图与数据日常业务工作,在中国地震局年度质量评比中荣获一等奖5次,二等奖2次。他始终如“拼命三郎”,从未停止探索的步伐,攻坚克难,脚踏实地的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为推动防震减灾事业的创新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全部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